
《俗世奇人》读后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俗世奇人》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俗世奇人》读后感1前不久重读了冯骥才的《神鞭》与《三寸金莲》,到女儿家又翻出一本冯老师写的《俗世奇人》,薄薄的小册子,故事引人入胜,一鼓作气半天读完。
《俗世奇人》的短小故事,都是市井民间的奇人趣事,反映了天津卫水陆码头五方杂处的众生相与“集体性格”。佳篇首推《刷子李》,这位粉刷匠整日刷浆,偏爱着皂衣黑鞋,干活利落潇洒,从来滴白不染,令人称奇。某日,细心的小徒弟居然发现师傅裤子上有个白点,以为艺高胆大的师傅这回玩儿砸了,却不料师傅主动抖包袱──抽烟不慎把裤子烧了个洞!接下来一篇,写《泥人张》,鞋底抠泥,餐桌下“盲”捏出惟妙惟肖的海张五,让财大气粗蔑视艺人的土豪当众出丑,不得不花高价成批买断泥塑作品及泥模子。钓者《大回》擅长钓鱼,号称“鱼绝户”,最终却死于鱼(被运鱼车轧死),故事情节惊悚;《死鸟》,一只学话的八哥让刻意逢迎溜须拍马的官员在大庭广众之下得罪顶头上司,几乎丧命。《酒婆》,嗜酒如命的老妪喝假酒过马路挺清醒,安然无恙;忽一日,奸商偶然天良发现,不再干酒里掺水的缺德勾当,酒婆却真的醉倒街头,死于非命。道德悖论。《苏七块》,接骨神医,明码收费,自己立的规矩绝不能改,宁可私下退费。 ……此处隐藏16211个字……人思考性格与能力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不同的性格对个人能力的树立有着怎样的化学效应?
其实,看完全文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奇人如何练就了一身绝技:是天赋高超还是后天以勤补拙?18个小故事、18个不同的行业,白道、黑道。遂再次翻阅、细细品味。未料到,作者在开篇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好好学本事吧!”原来,好本事是学出来的!文中没有交代能人们是如何学得了这些个好手艺,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他们必然属于立长志的那类人,选择了一个行业就把它做到了最强最精,受到社会的认可。反观现代社会,由于信息大爆炸和分工的日益细化,很多人常立志,这山望着那山高,已然没有了精心钻研、干一行爱一行的那份心境了,哪里还会“好好学本事”?
对能人们的性格描述,最经典的一句话莫过于《大回》章节中的那句“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死鸟”贺道台、蓝眼江棠,敬古斋的黄老板、小达子或多或少都是这句话的应景。他们都因为自己的好手艺享受了好处,最终又因为各自性格败在了手艺上,甚至不得不放弃了赖以生存的技艺,另谋生路。他们多少有些刚愎自负、固步自封,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厉害。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只有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创新进步才能长足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人的失误/失败,又往往在于忽视了对自我性格的调整对能力的影响。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然而一个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应该能够时常反思自我的性格特征对所在行业所需的能力培养中的影响,并及时做出调整的。正所谓能力决定饭碗稳固程度,而性格才是决定命运的关键。
《俗世奇人》是一本具有浓厚中国风的书籍,短短篇幅,让人尽看世间冷暖和民间技艺,虽然说的是晚清光绪年间的市井人物,但其语言精练,内涵丰富,使人常看常新,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