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02 23:12:18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个题材内容——“田野”、“雪橇”,一种表现形式——合唱(听与唱)的学习,让我们从中集中体验一个文化主题——对大自然的赞美,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歌颂。

2.《田野在召唤》与《我们的田野》是同题材内容,但音乐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中外少年儿童沐浴在大自然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情绪:一个活泼,一个优美。通过对作品的再创造与实践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3.同一首《铃儿响叮当》,由于不同的版本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从不同层面感受少年儿童们在大自然冬季的欢乐,初步体验音乐的变化发展带来的美感。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 二声部合唱时的声部间平衡

弱起位置的附点节奏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表演《田野在召唤》

1.谈话导入。

牬河问谴蠹叶枷氲幕疃,因为能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美。你们知道意大利的少年们是以怎样的心情去旅游?我们从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中去感受一下。 ……此处隐藏4086个字……唱是经过变奏和发展改编而成的。共有十个段落组成,充分展示了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情景。

2.初听《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设问:

(1)你怎么理解“变迁”这个词?“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

(2)讨论要求:初步感受不可能太仔细,能听到几种就几种,大家集思广益。

3.再听合唱曲。

要求:这次要考考大家的反应能力,看看谁最快,听到分段请举手并用手指数,表示第几段。

4.全班分成二个组(可以是上一内容表演《铃儿响叮当》的两个声部为两个组),甲组为奇数组,乙组为偶数组,分别排练教材中的10个节奏谱(即甲组排练1、3、5、7、9节奏谱,乙组排练2、4、6、8、10节奏谱)。

5.试为歌曲配伴奏(在教师指导下,教师适时提醒各组准备进入,适时指挥一下)。因为是试配,以拍手为宜。

6.再次聆听合唱曲,为歌声配伴奏。

各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根据规定的节奏谱,为不同的段落配伴奏,以更好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7.各组讨论对音乐的体验,用丰富的想象编成每一段的不同情节,并推选出五位同学叙述各段的“情节故事”。

学吹竖笛《红蜻蜓》

1.复习歌曲《红蜻蜓》,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演唱。

引导学生为歌曲标上换气记号,按要求换气,唱出歌曲的意境。

2.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吹长音,学会吹奏长音的正确方法。

(送气时舌头要很快的向回收,像读“吐”字的感觉。)

3.竖笛吹奏歌曲《红蜻蜓》,要求用演唱的感觉来吹奏。

4.引导学生根据旋律的走向特点进行力度的变化处理,有感情的吹奏歌曲。

《《您好!大自然》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